第七十七章 姑娘叫小蛮_生活在大唐
精华书阁 > 生活在大唐 > 第七十七章 姑娘叫小蛮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七十七章 姑娘叫小蛮

  ”我不准你吃我的排骨!“

  树上下来的姑娘两只手各搂着一只青梨,微微皱着鼻梁,装作一副恶狠狠的模样。还举了举手里的大梨,潜台词就是,小心本姑娘揍你。只是这表情配合上这稍显婴儿肥的脸庞,不像是在装恨,更像是在卖萌。

  嘟着嘴,两腮像吐泡泡的金鱼一样,随着呼吸,一鼓一鼓的。陈菩提看到实在是心痒加手痒,于是

  伸手捏了捏这姑娘快要萌出血的脸蛋?

  还别说,这手感还真不错。

  小蛮长着一张娃娃脸,还带着点点的婴儿肥。虽然看着年纪不大,可也是”婢婢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“。十四岁,只多不少。在现在,这个年纪的女孩子,大部分都嫁作人妇,生儿育女了,即便是没有为人妇,也多半是许了人家。再加上,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早熟,所以陈菩提的行为,稍稍有些孟浪

  小蛮有些懵,虽然平时大大咧咧,张牙舞爪的,可毕竟说破天也只是个女孩子,从来没有和男子有过如此亲密的举动。所以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也属正常。

  到这里可能有人问了,这”满城尽是菊花残“”武媚娘没剪胸“里的唐朝美女不都露着大半个球在那里摇曳吗?摸个脸是不是有点儿小儿科。其实,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唐朝的文化。唐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一个时代,兼容并蓄在唐朝可谓是被表现的淋漓尽致。包括外来西域文化的影响下,唐朝女性自豪的向世界展开了她们的”胸怀“,但这些具体表现都是在盛唐时期也就是唐高宗李治,大周皇帝武则天,以及唐玄宗李隆基的时期。

  而现在,是李世民的时代,大唐刚刚建国十多年。国家初定,大部分的人民还停留在如何填饱肚子不挨饿的初唐。所以,相对而言,暂时还考虑不到其他的事情,所以社会风气还是以保守为主。平时穿的衣不蔽体的那都是西市酒肆里卖酒的胡姬,好人家的闺女才不会这么开放。

  跑题了,言归正传。

  陈菩提也发现自己的举动好像有些不合时宜。

  因为小蛮的脸此刻红的像秋天的苹果,妥妥的”红富士“。

  陈菩提尴尬的松开手,然后就不知道要说什么了。而小蛮也不再一副刁蛮的样子,反而一脸的娇羞。只是手里还举着两个大梨,看着莫名的有些滑稽。片刻之后,小蛮也觉得气氛有些尴尬,就顺嘴咬了口青梨,吃的喀吱作响。这才把这尴尬的气氛稍微缓解了一下。

  ”咳咳。走吧,去我家,我请你吃排骨。“

  陈菩提清了清嗓子说道。

  听到有吃的,小蛮顿时也不娇羞了。嘴里咬着青梨,小脑袋上下迅速摆动。

  满脸的期待。

  “我还要吃红烧猪蹄!”

  “好啊。”

  “水煮肉片!”

  “好啊”

  “梅菜扣肉!”

  “好啊。”

  ”清蒸鲈鱼!“

  ”好.....啊“

  ”嗯,还有,还有那个什么佛跳墙!“

  ”这个菜做起来好麻烦的!“

  ”那我不管,我不怕麻烦!“

  ”好吧!“青梨最后还是分了陈菩提一个,于是两个少年男女,一人攥着一个青梨,一前一后一走一蹦的朝巷子深处走去。

  小蛮最终还是没能吃到排骨,也没能吃到佛跳墙,不知这结果对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何种的伤害,总之是不高兴,很不高兴。和陈菩提分别的时候嘴上的能挂个油瓶了。

  没办法,谁让陈家的小院已经被划为军事禁区了?

  等陈菩提经过数到”关卡“,出现在长孙面前的时候,已经快中午了。

  长孙就坐在陈菩提书房的位置上,拿着一卷书籍看的入神。

  许是书中的内容太过于精彩,就连陈菩提进门都没有发觉。陈菩提又等了半个时辰,长孙才恋恋不舍的将手中的书卷轻轻合上。抬头看了看陈菩提,端起桌上的茶杯,轻啄一口,问道。

  ”这魏征什么时候成了监斩官了?“

  ”额......“

  长孙手里拿着的,正是闲暇时由陈菩提口述,锦瑟执笔的大唐版”西游记“。

  ”这妄议朝中大臣,被查实了,可是要吃板子的。“

  长孙笑着说道。

  ”这只是小子的玩笑之作,用来应付幼妹的。“

  陈菩提探着脖子小心翼翼的回答道。

  “哦,这也是你陈家的启蒙读物咯?”

  长孙继续问道。

  说到这儿,陈菩提就大概猜到了长孙的来意。陈菩提想的没错,就是自己的”三字经“惹的祸。

  其实,陈菩提想的确实在理,可又不在理。就是没有三字经的事情,长孙也想找个理由来这陈家小院儿”视察工作“了。只是刚好碰上了这么一个理由,就来了。总归不会显得那么突兀。

  ”你师傅是谁?能写出如此煌煌巨著,不知可否为本宫引荐一下?“

  长孙”亲切“的问道。

  ”嗯.....小子没有师傅。“

  陈菩提不假思索的回答道。

  ”那这三字经,百家姓,千字文。还有这行军之术,锻体之法,包括这歧黄之术,庖厨之艺你是从何而来的?你如此这般遮掩,难不成你师傅是哪位隐士高人?即便是隐士高人,是不是也应该出山了。这国家初定,百废待兴。正是定国安民的好时机,难道你的师门就派你这么个毛头小子来我大唐应付差事?“

  面对长孙的逼问,陈菩提早有对策。有些是在山里就想过的,有些是出山之后完善的。陈菩提深知,只要自己走出秦岭生活,而又不想泯然众人。就必须依靠自己远超唐人一千多年的知识阅历。这样一来,自己势必会像口袋中的锥子,藏不住,走进”有心人“的视线是迟早的事。如何成为一个有跟脚的人,如何不被当火把点了天灯,这些陈菩提早有计较。

  组织了下语言,陈菩提朗声回答道。

  “回皇后娘娘的话,不瞒您说,小子在几个月前受过一次伤,或是染过一次重病。伤愈病好之后,前尘往事就记不大清楚了,唯独这些知识深刻脑中,至于来路,却是遍寻不获。要不是还遗留一张勘验,就连自己的姓甚名谁也不可知。小子就此事咨询过孙道长。只是孙道长也没什么有效的办法。只是说这失忆之症最是难调,只能依靠时间来收获,运气好的话,或许会记起一些事情。运气不好,终其一生或许都不所得。这也是为什么,小子至今都在寻找旧日的亲友,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找回过去的自己。或许在日后记忆恢复之后,小子能回答一下您的问题。”

  说完之后,陈菩提用眼角的余光捎了长孙一眼,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看错了。这长孙的眼睛里,怎么好像有泪光在划动?

  剧情不应该是这么发展的呀,再说自己也没准备苦情戏的戏码呀。

  头一次,陈菩提觉得自己有些不会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jhsg8.cc。 精华书阁手机版:https://m.jhsg8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